新闻大讲堂 | 香港浸会大学钟布教授讲座:AI赋能传播学研究的应用与新知

时间:2025-03-27 点击数量:

3月25日下午,由重庆新闻学院、全讯大全白菜网主办的新闻大讲堂学术讲座在大学城校区博雅楼504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终身教授、院长钟布教授,以“AI赋能传播学研究:应用与新知”为题,开展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的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讲座由全讯大全白菜网党委书记陈谦主持。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围绕AI赋能传播学研究的应用路径与理论新知两个维度展开,钟布教授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丰富实践经验,为传播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发展勾勒出清晰而深远的学术图景。

钟布教授

一、应用篇:

AI技术驱动传播学研究范式转型

钟教授重点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人工智能媒体研究中心当前所主导的多个AI项目,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一是AI辅助睡眠研究,主要探索AI技术在健康传播中的潜力,提升社会对健康问题的理解和干预能力。二是社交媒体公共舆情智能跟踪,研究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舆情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服务于公共治理。三是特殊人群行为智能追踪,研究结合人脸识别、情绪分析等手段,为边缘群体发声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特朗普行为智能化监测,以全球化视野对政治传播行为进行结构性解析,提升传播学对权力话语的识读能力。

钟布教授强调:“AI不仅是数据处理器,更是社会问题的‘诊断仪’。传播学者需从‘观察者’转变为‘介入者’,在算法中捕捉隐性权力结构,推动研究向公共价值倾斜。”

新知篇:

AI想象与全球数字秩序的重构逻辑

钟布教授以AI想象与数字秩序为核心命题,系统阐释了AI技术如何从深层次改变传播学的基本范式和社会秩序的结构逻辑。他指出,AI将从信息传递、决策判断与认知行为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操作效率与传播手段的变革,更是在构建新的数字秩序。

钟布教授分享

围绕算法与身份形成,钟教授分析了算法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关系和个体身份。他提出,AI时代的身份不仅是社会标签的延续,更涉及自主权与代理权的深刻议题。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个体如何认知自我、归属社区,正在被AI重新定义。

随后,钟教授介绍了AI想象模型,从技术信仰、文化价值、政策系统到媒体叙事等多重维度阐释AI在构建数字未来中的多层次影响。他认为,AI想象作为镜像身份,促使人们在认同中塑造共同体,并通过正向想象促进技术信任与采纳。

11A3A

钟教授进一步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虚构模型(AIM),指出AI想象由科幻叙事、媒体话语、学术研究、公共讨论共同构建,并通过“短期感知-中期内化-长期固化”三阶段影响社会认知。例如,公众对AI的信任危机(如医疗误诊)可能抑制技术采纳,而积极的登月式想象则能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政策与资本投入。

220FD

钟布教授强调AI正在推动传播学从媒介分析转向技术-社会共生关系研究。他提出三重应对策略:一是能力互补,学者需掌握开源工具(如Python、预训练模型),但需警惕算法黑箱,坚持理论构建与伦理反思的主体性;二是学科融合:传播学应与数据科学、认知心理学深度交叉,例如通过脑电实验探究AI内容对记忆重构的影响;三是批判性想象:技术研究需嵌入人文视角,关注边缘群体(如失智老人、情绪障碍者)在智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呼吁学者、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应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与富有伦理意识的AI传播生态。

思辨篇:

技术狂飙中的冷思考

针对现场AI对就业冲击、版权治理与AI时代的教师角色等提问。钟布教授先是以“马车夫-汽车”类比回应,AI淘汰的不是岗位,而是固化的技能。教育应培养AI策展人——能驾驭技术、批判算法、守护伦理的新范式学者。面对AI版权侵权,钟教授指出法律需平衡创新与保护,但技术终将倒逼制度进化,如同音乐流媒体从盗版走向订阅制。而对于AI时代的教师队伍而言,照本宣科者会被取代,但激发思辨、塑造价值观的灵魂导师无可替代。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问答环节学术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传播学研究者对于技术与社会深度交汇的关注与思考。

问答环节,师生踊跃提问、交流

本次新闻大讲堂学术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分享,更是一场思想启蒙。AI并非只是科技的前沿,它正深刻塑造着我们关于社会、身份与未来的想象。传播学作为观察时代的重要学科,应当积极回应这一变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不断开拓研究边界,勇敢地介入、解构并重塑我们所生活的数字社会。重庆新闻学院、全讯大全白菜网表示,将持续推动跨学科对话,引导学者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的尺度”,探索“向善AI”的研究路径。


关闭